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园本研修:区域材料投放中支持幼儿核心经验的策略研究(四)活动记录
2024-06-20 16:34  

研修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园本研修:区域材料投放中支持幼儿核心经验的研究㈣

——聚焦同一材料,在观察分析中链接核心经验发展水平


时间

2024.6.20

地点

桴亭路幼儿园三楼多功能室

出席

全体教师

缺席

主持人

高雅洁

记录者

张郁

㈠回顾前期梳理好的区域游戏内容,发现最为薄弱的区域

⒈回顾——翻阅梳理好的表格内容

主持人:通过对本学期数学区域游戏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你们能够发现哪个个块面的核心经验下的区域游戏内容较少?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是比较与测量这块。

⒉思考分析——发现问题

主持人:因为前几次的研修中进行了陆续的设计,这是最近柱状图中的记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四大块面的内容中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几和空间这三个块面的内容相对还是比较均衡的。小中大年龄段的区域游戏中,比较与测量这一块面的内容明显较少。而在这较少的一个范围内,我们也可以通过统计看到,比较与测量这一块的区域游戏设计,大部分还处于都是量的比较,比如说中班的区域游戏《比大小》,两人游戏,根据任务卡拿到卡片的点数或数字快速说出自己大或小,比如大班《楼房排排队》,引导幼儿建构不同层高的房子,并且将楼房按照从矮到高或者从高到矮的顺序进行排序等等。而测量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少之又少。

主持人:教师思考,测量核心经验下区域游戏内容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小班:测量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难,小班幼儿对于数的概念还不太熟悉。

中班: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孩子喜欢玩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有的游戏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能力强的孩子可能只需要玩一次就能达到目标,没有进阶性

小结:原来是难度、幼儿的发展水平等原因造成的,今天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突破,尝试进行测量游戏内容的设计。

㈡围绕核心经验缺失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论解读

⒈概念回顾,引发教师思考

主持人:什么是测量?我们知道所谓测量就是把一个待定待测定的量与一个标准的同类量进行一个对比,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的过程。

主持人: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做好测量?

陈清玲老师:先了解物体的属性,根据物体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为幼儿提供科学、适宜的测量工具。

王玉莉老师:引导幼儿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来了解物体的长度。

小结:所谓测量就是把一个待定测的一个量与一个标准的量进行一个对比,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的一个过程。那我们幼儿园的数学核心经验下,其实也会对测量来进行一个解读,那么在这个概念中分有了三条核心经验,我们今天请三位老师来为我们进行解读

⒉回顾相应核心概念内容,再一次进行解读

主持人:对标核心经验下,测量对标哪些核心经验内容呢?

解读:

⑴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是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的或没有重叠的。

梅佳怡老师:比较和测量单位必须是均等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老师可能会观察到幼儿利用各类自然物或些其他工具对事物进行一个初步的测量和比较。但是在幼儿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其实会有很多的幼儿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的,大多数孩子在测量时都可能出现这类情况,比如测量工具重叠或者间断的现象孩子一般不是使用长度明显计量单位。所谓的一个自然测量就是只用自然物,比如我们的身体的各个部位绳子小木棒瓶子作为一个非标准的测量,标准测量是我们常用的尺。举例孩子要测量安吉木板的一个长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去给他们提供或者引导孩子自己去选择书本或者小棒来测量长度,但是注意的是那本书的或者每个小棒的长度应该是相相同的,就是它尺寸应该是一样的,并且相互之间的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不存在间隙,或者就是我们用同一本书来做测量,只要标记好顶端和末端,每一次后端和前一项顶端相重合,并且不能重叠在一起,不然测量的结果也会不准确。这个核心要点中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均等,还有一个是不间断

⑵即使是一个物体,也有许多的不同属性特征可以进行比较与测量,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是进行比较与测量的重要前提。

蒋欣老师:物体有不同的属性。在使用同一种材料来进行设计过程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这个属性的一个特质来结合它不同属性来进行一个游戏的设计即使是一个物体,也有许多不同的属性特征,可以进行比较与测量,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质,进行比较与测量的重要前提同样的一个问题,它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属性,比如一个盒子的长度或者里面的容积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像小班、班,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涉及到是长度这方面。物体属性的特征不同,用到的质量工具和单位也不同,物体有的软有的硬,那可能它适合的测量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测量工具,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与实验。

⑶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测量的物体中的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

周娅老师: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举例:利用冰棒和瓶盖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这张桌子需要长的冰棒5个,同一张桌子需要短的瓶盖10个。自然的单位数量之间是有反向关系测量单位越测量物的数量就越多。

小结:通过三位老师的解读,我们对测量下的核心经验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明确的了测量的核心经验大致分为的这三类,为我们接下来完善我们的园本课程内容指明了方向。

㈢聚焦同一材料,现场进行游戏设计与分享

⒈交代设计主题,教师自主交流与思考

主持人:上一次的现场教研中,我们们清楚的记得有一组老师是进行小木棒的游戏设计,是用小木棒的堆叠进行小动物的身高测量的游戏设计。

主持人:那么,聚焦同一材料,如果把这个小木棒同时投放到小中大年龄段中,你们会怎么设计?每个年龄段请设计2-3种游戏,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可以增加辅助材料和记录表的设计。

⒉教师分组自由操作设计,小中大分年龄段进行交流分享

主持人:你们对标的核心经验是什么?分别是怎么设计的?

主持人:如何体现你们的年龄特点?同一年龄段中的不同游戏如何体现游戏材料、内容的层次性?

小班组:们的小班主要围绕的核心经验一均等来设计游戏。游戏一:身体大测量孩子可以测量身体的各个部位,基于小的年龄特点,首先孩子是可以放在桌子上、面上的,比如说可以放几个棒冰棒能力强一点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两两合作的方式,一个孩子站在原地,一个孩子去测他的可能是身高或者说腿长。也可以躺在地上用一个像放冰棒围绕的方式测量身高,或者说量身体的周长是多少等等。游戏二:比比谁更长把棒冰棒作为一个被测量的材料,比如说结合一个辅助材料,这个乐高的积木:三种类型的乐高级积木,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长的,有的是的,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可以用这个最小的积木,比如说排成几排数一数用的数量,因为它最小,它的数量也是最多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孩子这个测量它也有两种方法,有的是可以直接摆在上面,比如说这一根棒冰棒它是有五根,这样子就可以测出这条棒冰,这根棒冰棒是五个积木的长度,然后这个就是不一样的,也可以把它叠在一起,等于是同样的材料,但是它用了两种测量方法,那积木和冰棒的数量就是不一样的








中班组:我们的小班主要围绕的核心经验长度和质量来设计游戏。首先围绕同一个物体的它的不同的维度来那个进行测量,比如一个小球,如果想要测量它的直径,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使用冰棍可以用它的这个厚度叠加来测量这个小球的直径,就是可以数一数有多少个棒冰棍的厚度测量小球的质量,可以做一个天平测量。我们设计了一个表,比如说测量我们教室里面的一些物体,然后使用不同的材料来测量,我们可以用棒冰棍来测量我们桌椅的长度,但是同样的,比如说座椅的宽度,它是可以用棒冰棍来测量,然后也可以用这个这些材料来测量,分别数一数各个测量工具用到的数量,比如说桌子的宽等于多少个棒冰棍或者等于多少个小球等于多少个短的棒冰棍,进行一个记录然后还有质量也是同样的,就是用一个天平测量同一个物体。在小班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提到了质量密度、直径等等都用到了我们的今天的游戏设计中








大班组:我们的班主要围绕的核心经验均等来设计游戏。游戏一:测量身高与小班比有一点不同,我们的材料是让幼儿自己选择,教室里有的材料自己可以去选择,给予幼儿足够的开放度。并且我们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比如用什么材料,有多少数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还可以测量身体的其他部分,如:腰围、头围、体重等等。








㈣亲身体验游戏,不断优化游戏材料与内容

主持人:既然已经进行了游戏的设计,那今天现场请老师们进行玩一玩?可以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说说亲身体验以后,是否需要优化与调整?

小班组给予中班组游戏的建议:游戏过程中想要让天平达到平衡状态很难,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并且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是需要教师预设的不能随便找材料投放,投放的材料要适合孩子的身高或者手臂长度,投放的材料要适宜。

大班组给予小班组游戏的建议: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测试身高可能相对来说有一点太长了,比较适合短短小小,如:测量手臂测量腿的长度测量身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中班组给予大班组游戏的建议:在游戏中测量出来的结果并不是正好的,有的可能多出来一点或者少了一点。可以给予幼儿1\2,1\3的概念,或者为幼儿提供可以改变长度的测量工具,帮助幼儿更好的测量。

小结:教师们通过今天现场的设计,现场的体验,调整把相对薄弱的测量核心经验下的区域游戏进行聚焦的设计,在完善我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其实也是更好的让教师们打开了自己思维方式,能剖析目前我们区域游戏中的问题,不断地去创新、去解决问题。今天只是一个材料的一次调整,接下来,我们老师在区域审议、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带着问题意识,对标我们梳理好的核心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优化,那我们的区域游戏将会往更深的位置发展。

㈤延伸

主持人:今天游戏设计,请老师们在区域中进行投放,并且结合我们之前设计好的数学区观察量表,进行连续性的记录,到时候教研组长收齐交给我。

主持人:分享一句话,大家共勉与思考。给孩子一米的宽度,还是一厘米的深度。


本次研修活动中,教师们聚焦比较与测量这一块面开展研讨。活动中,我们通过解读核心经验来了解“测量”这一块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且每个年级组对标核心经验进行分析设计游戏,并通过讨论、分享,对游戏进行改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教师们进一步完善班级区域游戏中关于“比较与测量”的游戏内容,加强材料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在后续活动中,教师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和创造,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不断优化和调整区域材料,建构更为多元的材料和使用策略,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更为适宜的游戏环境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可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上一条:筑亭工作室——读书心得交流...
下一条:园本研修:区域材料投放中支...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