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介绍 本次我们重点学习《燃荻》84期《AI赋能:幼儿园绘本课程的创新实践》一文,通过对文中幼儿园绘本课程的创新实践”,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如语音互动、AR/VR等)提升幼儿阅读体验,优化个性化教学策略,并促进家园共育,推动绘本课程智能化发展。 二、交流关于AI赋能:幼儿园绘本课程的创新实践的思考 1.传统绘本课程往往受限于纸质媒介的平面性,而AI技术的引入为绘本教学带来了多维度的突破。文中提到的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绘本中的静态图像转化为动态三维场景,让幼儿"走进"故事世界。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讲述《好饿的毛毛虫》时,通过AR技术,幼儿可以看到毛毛虫从屏幕中"爬出",亲身经历其破茧成蝶的过程,这种直观体验远比教师的语言描述更为深刻。 2.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幼儿可以通过语音与绘本角色"对话",获得即时反馈,这种双向互动让阅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更值得关注的是AI的个性化推荐功能,系统能够根据幼儿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水平,智能匹配适合的绘本资源,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这种精准教育正是因材施教理念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完美呈现。 3.技术介入教育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边缘化。然而,本文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技术赋能教师的理想图景。AI并非要取代教师,而是将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更专注于教育的本质——引导与启发。在AI绘本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探索过程的引导者和情感交流的促进者。 4.在热情拥抱技术的同时,本文也启发我对AI教育应用进行冷静思考。技术永远只是工具,教育的核心始终是"育人"。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导致幼儿真实社交机会的减少,影响其社会性发展。此外,AI系统的算法偏见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训练数据不够全面,可能会强化某些刻板印象,这与幼儿教育倡导的多元文化理念背道而驰。 5.教育公平是永恒的话题,而AI技术为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提供了新的可能。文中提到的"家园共育"模式令我印象深刻,通过AI平台,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园的阅读情况,获取专业的亲子阅读指导,甚至偏远地区的幼儿也能共享优质绘本资源。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资源共享,正是技术赋能教育最动人的价值体现。 在实践中,我曾见证技术如何改变资源匮乏地区的教育面貌。一位乡村幼儿园教师利用简单的AR应用程序,让从未去过海洋的孩子们"潜入"海底世界,与绘本中的海洋生物互动。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AI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使得更多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或许正是教育公平最切实的推进路径。 三、小结 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通过对《AI赋能:幼儿园绘本课程的创新实践》的学习,教师们深刻认识到AI技术为绘本课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坚定了"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信念。未来的幼儿教育,应当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AI处理标准化的工作,教师专注于创造性的引导,技术拓展教育的广度,教师守护教育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