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悦路工作室——区域低结构材料投放和使用现状调查活动记录
2025-03-28 17:12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区域低结构材料投放和使用现状调查

时间

2025.3.28

地点

桴亭路小班办公室

出席

王玉莉、张郁、邹娜、徐梦云、张英、夏俪熔、吴与伦、王依雯、陈凯燕、沈钰杰、苏艳芳、胡凤利、肖芳、张月萍

缺席

主持者

邹娜

记录者

王依雯

计划

预设目标:

⒈通过对幼儿的调查、访谈、观察,了解对低结构材料的需求和兴趣点。

⒉基于调查和分析,探讨梳理当前小班区域中低结构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

活动准备:

幼儿调查访谈记录、教师观察记录。

活动记录

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班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材料的投放则是区域游戏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低结构材料因其开放性、多变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欲,符合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选择不适宜、投放缺乏层次性、对幼儿操作指导不足等,导致区域游戏的开展效果不佳,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未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对区域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的调查,来了解当前小班区域中低结构材料投放和使用情况,为后续的优化调整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打下基础。

㈡分享幼儿调查访谈情况了解幼儿对区域低结构材料的需求和兴趣点。

1.你最喜欢哪个区域的游戏?

美工区、建构区、科学区、阅读区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区域的游戏?

可以玩颜料积木倒下来轰隆隆的,超级好玩可以搭高高的房子,还能拆掉重新搭水凉凉的,还有小船嘟嘟开可以玩黏土,喜欢做东西;积木可以让我发挥想象力,搭出我梦想中的家;图书角很安静,我可以静静地看书,学到很多新知识。

3.你最喜欢玩哪些材料?

长方形的积木,它能当大桥;积木、纸箱、轨道、小车;

㈢结合教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评估区域低结构材料投放情况

1.在建构区观察中发现一些简单的木块、纸板和塑料管,在幼儿们的手中变成了桥梁、城堡和车辆等复杂的构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组合和调整。这种自主选择和组合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方式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尝试将材料分类摆放,并设置不同的取用规则,以激发幼儿们的探索欲望和游戏兴趣。

2.建构区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之一,投放了各种低结构材料,如积木、纸盒、易拉罐、塑料瓶等,旨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建构游戏。观察聚焦于幼儿在建构区使用低结构材料时的兴趣、参与度、操作水平以及合作情况。小桐对易拉罐比较感兴趣,她拿起几个易拉罐,将它们放在一起,轻轻地敲击,倾听易拉罐发出的声音,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她似乎对易拉罐的声音特性更感兴趣,而不是马上进行建构活动,过来一会开始搭建。小花在搭建易拉罐“高塔”时,起初只是简单地将易拉罐竖放堆叠,后来发现这样容易倒后,她开始尝试将易拉罐横放作为基座,然后再竖放易拉罐在上面。这表明她在游戏中逐渐探索出了不同的搭建方法,对物体的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水平从简单的堆砌发展到有意识地调整物体位置以增强结构稳定性。游戏中小桐和菡菡一起讨论如何让“高塔”更高更漂亮。她的这种行为促进了建构区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氛围,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够从她的经验和创意中受益,进一步推动了整个建构区游戏的发展。幼儿对不同的低结构材料有着各自独特的兴趣点,有的被颜色吸引,有的关注材料的声音或结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差异,有针对性地投放更多多样化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探索欲望。部分幼儿已经开始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与同伴相互交流、协作完成游戏任务。

3.幼儿对建构区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男孩子,一进入游戏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建构区挑选积木开始搭建。他们专注地看着积木,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边挑选一边讨论着要搭建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建构游戏中,有的独自搭建,有的则两两合作或小组合作。他们尝试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积木进行组合,搭建出各种造型,如高楼、桥梁、城堡等。在搭建过程中,幼儿们互相交流想法,分享自己的搭建经验,气氛十分活跃。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还不够精细,但在搭建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能够将积木进行简单的堆叠、排列,部分幼儿还能尝试将积木进行架空搭建,以增加作品的稳定性和高度。不过,在搭建复杂结构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合作搭建时,幼儿们初步有了分工意识。有的负责搬运积木,有的负责搭建主体部分,有的则在旁边提供建议。但合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如争抢同一块积木或对搭建方案有不同的意见,需要教师及时介入调解。

4.美工区吸引了许多喜欢绘画和手工创作的幼儿。他们一走进美工区,就被五颜六色的材料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拿起彩笔或彩泥开始创作。女孩子对美工区的兴趣更为浓厚,她们会仔细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认真地涂抹或捏塑。幼儿们在美工区的参与度很高,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有的用彩笔在纸上画画,有的用彩泥制作各种小动物或水果,还有的尝试将彩泥和彩色纸结合起来制作立体贺卡。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非常专注,不受外界干扰,直到完成自己的作品。小班幼儿在使用彩笔绘画时,能够掌握基本的握笔姿势和简单的线条绘制,如直线、曲线、圆形等。在使用彩泥时,他们能够通过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成型,但对于一些精细的形状塑造还有一定的困难。部分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作品添加细节,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在美工区的合作相对较少,但也有个别幼儿会主动邀请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完成一幅大型绘画作品或共同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们会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提高创作能力。

区域低结构材料:

1.建构区

基础单元积木(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废旧材料(纸盒、奶粉罐、木板边角料)自然材料(松果、大贝壳、短木棍)辅助材料(布条、小车模型、动物玩偶)

2.美工区

蜡笔、粗水彩笔、安全剪刀纸筒芯、纽扣、树叶、毛根胶棒、托盘

3.探区

漏斗、量杯、塑料瓶小铲子、磁铁棒、放大镜石头、羽毛、种子袋

4.阅读

手偶、故事磁贴板、自制空白小书可操作绘本(触摸书、翻翻书)

5.表演区

米粒瓶、皮筋木板琴不锈钢碗、木勺

㈣梳理区域低结构材料使用现状

问题:

1.部分材料的种类不够丰富,未能充分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材料的数量有时不足,导致幼儿在玩耍时出现争抢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游戏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发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材料选择不适宜,材料过于复杂或简单,材料种类单一。

3.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没有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能力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未根据幼儿游戏进展调整。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不断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也在变化。

4.材料投放方式不当,材料摆放混乱。

5.材料投放与教学目标脱节,不清楚幼儿发展阶段的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增加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满足其多样化的游戏需求。

2.优化材料的摆放方式,使其更加有序和易于寻找。我根据材料的种类和用途进行分类摆放。

3.加强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其对材料的喜好和使用情况,从而更加精准地投放和调整材料,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效果。

4.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选择材料,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材料。

5.体现材料的层次性,考虑个体差异投放材料。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将幼儿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还要根据游戏进展调整材料。

6.改进材料投放方式,分类摆放材料,在建构区设置不同的材料区域,如积木区、纸盒区、辅助材料区等,并贴上相应的标签。合理控制材料数量,根据建构区的空间大小和幼儿的人数,合理确定材料的投放数量。

7.结合教学目标投放材料,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了解在不同阶段幼儿应该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材料,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能够支持目标实现的材料。

8.优化材料选择。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一步筛选和调整低结构材料。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拼图、积木等材料,如增加更多简单图案的拼图和形状、颜色丰富的小型积木。同时,定期引入一些新的低结构材料,如不同质地的布料、废旧物品等,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创造力。

9.合理安排材料更新。制定材料更新计划,定期更换部分低结构材料。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节日主题或幼儿的兴趣爱好来更新材料,让幼儿始终保持对区域游戏的新鲜感。例如,在春季可以投放一些与花朵、蝴蝶相关的材料;在圣诞节期间可以准备一些圣诞树装饰品、雪花片等材料。

10.平衡材料数量。通过观察幼儿在不同区域的游戏情况,合理调配材料数量。对于热门区域,适当增加材料投放量,避免幼儿因争抢材料而产生冲突;对于冷门区域,可以减少材料数量或更换更有吸引力的材料,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游戏玩法,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11.加强材料引导与示范。在游戏开始前或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使用低结构材料的引导和示范。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同伴模仿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玩法和功能,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创新。例如,在建构区,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用积木搭建稳定的建筑物;在美工区,教师可以展示如何用彩泥制作立体造型等,帮助幼儿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提高游戏水平。

小结

本次活动聚焦于小班区域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开展。活动中,教师分享了幼儿调查访谈的结果,通过幼儿的回答,了解了他们对区域游戏及低结构材料的喜好和需求。这一环节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感受,为后续的材料投放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接着,教师结合日常观察记录,对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估。从材料的种类、数量、摆放方式,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参与度、操作水平、合作情况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估。这一环节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前低结构材料投放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我们共同探讨了区域游戏低结构材料投放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材料选择是否合适、投放数量是否充足、玩法是否单一等,并初步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对小班区域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求,不断优化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上一条:悦路工作室——区域低结构材...
下一条:悦路工作室——84期《燃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