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做一名“好园丁”
2024-11-13 14:29  

    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是天生的学习者。如同花园里形态各异的植物,他们自带蓬勃的生命力与无限可能,而父母的角色,应是那精心耕耘的园丁。与传统 “木匠型” 父母不同,“园丁型” 父母不会按照预设的模板去雕琢孩子,而是致力于为孩子搭建一个充满爱、安全且稳定的成长生态。

    在幼儿期,孩子的学习特性犹如灵动的幼苗,充满探索的欲望。自发性、随机性、自主性的玩耍,是他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园丁实验室” 的实验表明,过度的 “教导” 往往会限制孩子的发现之旅。当我们把玩具简单地 “展示” 给孩子,他们可能只会机械重复;而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他们便能像好奇的探险家,挖掘出玩具隐藏的诸多奥秘。就像照顾花园,我们只需提供肥沃的土壤,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自然地学习形状认知、因果关系等知识。此时,父母要做的是陪伴与引导,像与孩子一起戴上 “侦探帽”,在游戏中巧妙搭建 “支架”,帮助他们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而非生硬灌输。

    六岁之后,孩子步入学龄期,仿佛步入成长的拔节阶段,学习方式发生显著转变。从 “探索式学习” 迈向 “掌握式学习”,他们开始专注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力求把一切变得驾轻就熟。这是成长的必然进程,如同植物扎根深处,稳固自身。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逐渐失去一些幼时的灵活性。学校教育常常聚焦课堂知识,却忽视了课间、午餐、走廊上这些课外时光里孩子成长的契机。实际上,从以照顾者为中心过渡到以同伴为中心,他们在与朋友的相处、集体游戏的参与中,悄然发展着社交、合作与协调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探索着现实世界的规则与秩序。父母应意识到这些 “隐形课堂” 的重要性,避免过度安排孩子的生活,给他们留出自由社交、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孩子在同龄人间的互动中茁壮成长。

    当青春期的浪潮袭来,孩子宛如即将绽放的花朵,面临着从受保护的环境迈向独立的挑战。此时,父母的角色愈发微妙,既要松开手中的缰绳,允许孩子去冒险、去闯荡,又要在背后给予默默支持,确保他们不会迷失方向。青少年的大脑犹如一辆动力强劲却制动系统尚不完善的汽车,情绪和动机的 “加速器” 过早启动,让他们内心充满渴望与冲动,而控制冲动、规划未来的 “刹车” 与 “方向盘”—— 前额叶皮层,还在艰难磨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身心变化,避免一味指责他们的莽撞,尝试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现实、锻炼技能的机会,如参与学徒训练、社会实践等,助力他们在冲动与控制间找到平衡,顺利成长为独立担当的成年人。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信任都是亲子关系的基石。孩子会敏锐捕捉父母的言行,通过观察与倾听来学习。父母无需刻意控制说话内容,只需保持稳定可靠的形象,多与孩子平等交流、分享感受,用亲昵举动传递爱意,让孩子在亲密无间的关系中汲取成长力量。

    玩耍,贯穿孩子成长始终,它不仅是童年的欢乐源泉,更是大脑发育、社交能力提升的关键。从幼儿的嬉戏打闹,到学龄期的集体游戏,再到青春期的兴趣探索,玩耍以不同形式为孩子赋能。就像花园里的植物在风雨洗礼中愈发坚韧,孩子也在玩耍中学会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变得更加灵活、聪慧与坚韧。

    育儿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我们像园丁呵护植物那般,顺应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用心营造成长环境,用爱陪伴每一个阶段,定能培育出适应未来、绽放光彩的新一代。让我们放下焦虑,成为智慧的 “园丁型” 父母,静候孩子成长为那片独一无二、生机勃勃的生命之林。

上一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
下一条:孩子“坐不住”,有什么好办法?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