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场介绍本次活动主题 ⒈主持人介绍:结合课题《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支持系统建构研究》,我们将以提高幼儿自主决策能力为目的开展一课三磨活动。 ⒉理论学习《怎样支持孩子在一日生活中自我决策》。 ⑴细分一日生活中的幼儿自我决策场景 幼儿园一日生活分为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与生活活动等。这些活动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而这些不同的活动样态,正好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学习途径。细分一日生活场景,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楚地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复杂性,聚焦如何具体结合一日生活,支持幼儿开展与自己有关的决策。 ⑵创设支持幼儿自我决策的创造性游戏环境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类游戏和创造性游戏。结构类游戏活动偏向于认知类经验的积累,创造性游戏活动则倾向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创造性游戏往往更受幼儿喜爱。针对此类游戏,教师要善于支持幼儿参与自主决策,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⑶通过集体活动中的自我决策进行品德启蒙 “启智润心,立德树人”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通过在集体活动中融入品德启蒙教育,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逐步培养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感。 ⑷师幼共同设计幼儿能看懂的一日生活表 无论是签到、就餐,还是游戏、种植活动,许多时候,幼儿的自主决策都是教师授权的,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要让幼儿真正具备自主意识,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订幼儿能看懂的一日生活计划表。这样,幼儿就能清晰地掌握一日生活中的自主决策权,也有利于形成师幼相互尊重的氛围。 二、观察量表与教学活动 ⒈观察量表解读 ⑴第二环节中清晰地交代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操作要求,同时关注需要帮助的幼儿,确保发射器能够进行第二次操作。 ⑵第三环节中引导幼儿了解测量的方法以及记录的方法,层次清晰、要求明确。 ⑶交流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幼儿实际记录情况进行不同层面地提升、梳理。 ⒉观摩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积木发射器》。 预设:重点关注幼儿能否自主制作积木发射器,同时能否自主探索弹高的各种方法,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⒊围绕教研课,如何根据幼儿表现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设计。 ⑴执教老师阐述本节课的来源、目标及基本流程的思考 活动来源:积木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玩具,越是结构低的材料孩子越是能表现出更多的想法。在晨间的桌面游戏中,几个孩子摆弄着阿基米德积木,一会做成跷跷板、一会做成天秤,他们互相分享着,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延续幼儿的兴趣,尝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开启了积木发射器的探究之旅。 目标:①对积木发射器感兴趣,能根据图示自主完成积木发射器的制作,体验成功发射的乐趣。 ②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记录等多种方式探索弹高的方法,能发现自己的经验,并大胆表达问题与发现。 基本流程思考:第一环节中以发射器导入,引导幼儿尝试制作并试玩,经由个别幼儿示范简单了解方法,重点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引导幼儿再一次尝试让方块积木弹起来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促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并梳理不同发射方法。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挑战新的发射高度并记录,重点了解记录表的使用、梳理弹得更高的方法,最后根据自身现有水平再次挑战。 ⑵执教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困惑和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困惑:幼儿对于弹更高的方法只限于动作、力度等方面,而缺少对材料本身的探索,从而显得科学活动没有足够的探索性。 幼儿表现:幼儿对于发射器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经常控制不住想去摆弄,影响活动进度。在活动中少部分幼儿关注发射的方法,更多的孩子更关注弹高的记录。 三、修改建议与讨论 ⒈分组研讨:各教师对于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积木发射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⒉集中分享交流 ⑴教师记录表的使用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梳理方法与问题,教师需要足够关注幼儿活动中自己产生的想法和问题。 ⑵幼儿对于记录的方式比较单一,在平时活动中需要进一步丰富。 ⑶可以生成下一次活动,如不同材料对于发射器弹高的影响,理解其弹高的原理。 ⒊执教老师根据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进行修改与完善。 四、后续活动 ⒈讨论如何延续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 ⑴继续生成集体教学活动进行探索,或是投放于区域游戏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探索行为。 ⑵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幼儿记录的行为,注重平时的分享与交流,关注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表达与记录,丰富幼儿记录的经验。 ⑶在一日生活中关注测量的运用,引导幼儿发现周围事物与测量的关系,了解不同形式、单位的测量方式。 ⒉寻找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教育契机 ⑴以生活活动中的晨间入园环节为例,幼儿晨间入园时间一般不长。但由于幼儿是陆续来园,因此,不适宜组织集体活动,但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陆续入园的时间差,支持各年龄段幼儿自我决策。如小班教师会利用此环节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师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幼儿自主决定晨检后和谁一起进园,是等朋友还是自己先进;幼儿进班后,不固定座位,而是让幼儿自主选择和谁坐。教师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找到自己在园的好朋友。这些自主行为,会很好地减少小班幼儿因分离焦虑而产生的哭闹行为。 ⑵无论是签到、就餐,还是游戏、种植活动,许多时候,幼儿的自主决策都是教师授权的,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要让幼儿真正具备自主意识,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订幼儿能看懂的一日生活计划表。这样,幼儿就能清晰地掌握一日生活中的自主决策权,也有利于形成师幼相互尊重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