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3月《向阳花》学习 本次活动我们重点学习“以“活”的管理激发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这篇文章,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交流各自的想法。 ㈡教师交流分享学习文章心得 ⒈情感联结 文章提到的“与儿童共同生活”让我深有感触。过去我总把精力放在“管理”孩子上,现在意识到只有真正融入他们的世界,才能激发教育热情。比如小一班的“如厕课程故事”,让我明白观察和共情才是专业成长的起点。当我们放下焦虑,享受与孩子的互动,职业幸福感自然涌现。 ⒉自主赋权 园所“你做你说了算”的管理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前写月计划时总觉得是应付任务,现在明白它是班级工作的导航仪。通过目标拆解和动态调整,我学会了以儿童经验发展为主线设计活动。这种自主权让我从“被动执行者”变成了“主动规划者”。 ⒊隐性支持 环境观摩活动让我反思班级空间的育人价值。中三班的“草坪保卫战”项目启示我,环境不仅是装饰,更是儿童探究的载体。我们班最近尝试将绘本区与建构区联动,孩子们在搭建“桥梁”时自发引入《三只小猪》的情节,这种整合式学习正是内生动力驱动的结果。 ⒋家园共育 文章中“言之有物的家园沟通”点醒了我。过去和家长交流总停留在“挺好的”这类空话,现在我会用观察记录中的具体案例说话。比如记录某个孩子如何从拒绝分享到主动合作,家长看到细节后更信任我们的专业性,这种正向反馈让我更有职业自豪感。” ⒌自评反思 弱化横向比较、强化纵向自评的管理方式减轻了我的焦虑。大四班用绘本解决“丢三落四”问题的案例让我意识到,成长不是与他人竞争,而是不断突破自我。现在我会用“3E反馈法”,证据、影响、鼓励,复盘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内在驱动让学习更有深度。 ⒍团队协作 作为科学组负责人兼文创团队成员,我深刻体会到“领导者-参与者”双重角色的价值。在跨组设计《主题活动评估表》时,既要统筹全局,又要倾听他人建议。这种协作模式让我学会换位思考,也感受到团队智慧对个人成长的滋养。 ⒎职业幸福 文章提到教师与儿童是“互相滋养”的关系,这颠覆了我对奉献的认知。以前总觉得自己在单向付出,但记录“与孩子的100个温暖瞬间”后,我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也在反哺我的教育智慧。这种双向成长让我重新定义了职业价值。 ㈢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成长内生动力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个人专业发展,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分享了学习心得,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大家也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机会,共同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