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木桴工作室——论文发布会暨5、6月《向阳花》学习活动记录
2025-06-17 16:06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木桴工作室——论文发布会暨5、6月《向阳花》学习活动

时间

2025.6.17

地点

桴亭路中班办公室

出席

梅佳怡、高雅洁、周娅、张惠兰、万晓慧、黄燕、吴烨、李梦杰

缺席

主持者

梅佳怡

记录者

吴烨

计划

研修目标:

通过论文的交流与分享,深入掌握撰写优秀论文的细节与技巧,培养对幼儿自主决策瞬间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术研讨的过程中,增进教育科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撰写论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研修准备:

每人准备一篇论文

活动记录

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主持人: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了推动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木桴工作室特别组织了自主决策”相关内容的论文发布会学习与研讨活动,旨在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以日常观察记录为辅助撰写论文的经验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水平。

理论学习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学习5、6月《向阳花》中的精彩论文,通过学习这些优秀论文,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从日常教育实践中提炼有价值的素材,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万晓慧老师分享5月《向阳花》

在数字化浪潮下,自媒体深刻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认知,使其呈现“教学表演者”“碎片传播者”“完美追求者”等特点,扭曲了教育本真与公众认知。本文旨在分析角色变化的成因,提出对策以帮助教师厘清定位,回归教育本质。

(1)自媒体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影响

教学表演者:流量驱动下的“表演式”输出

表现:教师为追求流量,盲目模仿“表征墙”“课程故事”等热门教学形式,内容同质化严重;教学焦点从“幼儿发展”转向“镜头效果”,甚至将教学娱乐化。

问题:削弱教师专业精神与教育使命,导致幼儿将学习视为娱乐,公众对教师职业认同下降。

碎片传播者:短视频中的“快餐式”传播

表现:教师倾向制作短时、碎片化的教学视频,内容缺乏知识框架,仅呈现事实结果。

问题:家长易断章取义,教师忽视系统教育思考,影响职业发展。

完美追求者:精致图文下的“包装式”美化

表现:教师过度修饰教学记录的图片、视频,注重视觉效果而非真实教育过程。

问题:幼儿可能模仿教师重外在包装的行为,形成“外在优于内在” 的错误价值观。

(2)个体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分析

理性经济人:正视职业权利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追求职业发展与经济稳定的普通人。忽视教师的经济需求可能导致师资队伍下滑,影响学前教育质量。

多面社会人:尊重多重角色

教师在社交媒体、社区、家庭等场景中兼具内容创作者、影响者、志愿者等多重身份,需平衡教育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复杂性。

(3)自媒体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策略

摒弃表演教学,恢复教育本真

利用新媒体传播教育理念,与跨界创作者合作,但坚守教学严谨性,避免内容碎片化与娱乐化;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幼儿深度思考能力。

突破外在包装,提升全面素养

上传真实教学实况(如课堂片段),减少过度修饰;持续学习教育理论,磨砺专业技能,通过专业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

平衡教育与个人角色

内外兼修:外在通过记录工作细节塑造专业形象,内在通过建立学习社区提升素养;借助新媒体树立“内涵型教师”形象,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李梦杰老师分享6月《向阳花》

该论文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赋能教学展开研究,首先通过与主体人对比,指出 GAI 兼具快速提供多模态对话服务的核心功能优势与难以处理复杂问题、深层创造的局限,由此明确其在教学中作为知识授导者和启发探究者的双重角色;接着以活动理论为根基,构建 GAI 赋能教学的机制模型,阐述其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活动要素间的作用方式,助力学习者快速获取已知、深度建构未知;最后基于该机制,从培养目标、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学习工具、学习评价五大观测指标,剖析教学应变需求与路径,提出应培养具备 GAI 调用能力和高阶思维的复合学习者,设计关注三元分工协作的学习活动,采用融合人机优势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革新学习工具以构建协同赋能的教育生态,为 GAI 时代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策略参考。

各老师介绍论文

⒈老师轮流交流论文内容。

(1)万晓慧——“多米诺骨牌”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与优化——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本文以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在益智区投放多米诺骨牌的游戏实践为例,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探讨了区域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优化策略。通过三次材料投放与活动过程的详细记录与分析,阐述了丰富多样、有针对性且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2)周娅——巧用“自由、自主、自治”三“自”经,助推幼儿过渡环节中自主决策能力发展

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是各个环节的“纽带”,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的作用,也是培养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绝佳机会。本文基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在过渡环节中,提出以“自由、自主、自治”三“自”经为核心的几个策略,通过激发幼儿自主选择、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支持幼儿自我管理,助推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发展。

(3)李梦杰——环境之美 美在幼儿心间

幼儿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孩子一种视觉的美感,还能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环境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是把环境的创设与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环境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地实现环境让孩子得到快乐。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上幼儿园,盼望着待在幼儿园。

(4)吴烨——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牛奶盒建构游戏优化探索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本文以中班建构区游戏为平台,深入探索了牛奶盒作为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优化过程。通过“启·生活材料初探”“引·图示辅助深化”“融·多元材料创新”三个递进环节,幼儿不仅在游戏中锻炼了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还增强了环保意识。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观察与数据分析,验证了陶行知理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性,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5)张惠兰——陶行知的生活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曾说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句话应该可以这样去理解,从生活中我们得到了教育,而有意义的教育一般又来自于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简而言之,“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舍有教育的意义,这种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幼儿园教育开始进行,幼儿通过对外界事物感知,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6)梅佳怡——依托生活材料,基于儿童本位的深度学习策略初探——以千丝万铝为例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固有的,生活所从事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学习,其基础便是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而深度学习,是一种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展开的学习方式,它紧密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旨在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高级思维的养成,并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本文将以生活材料为载体例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阐述如何更有效地妙用生活材料来开展深度学习。

⒉各位老师针对论文交流自己的观点。

互助修改论文

针对万晓慧老师的论文,有老师提出可以进一步细化多米诺骨牌投放的具体步骤,并补充更多实际案例以增强说服力。

周娅老师的论文则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自由”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讨论,部分老师建议增加对幼儿自主决策能力评估的具体方法。

李梦杰老师的论文得到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有老师提议加入环境创设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为其他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吴烨老师的论文被认为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但有老师指出可以在数据分析部分增加图表展示,使研究结果更加直观。

张惠兰老师的论文被称赞理论扎实,不过有老师建议结合更多幼儿园实践场景进行阐述,以提升文章的应用价值。

梅佳怡老师的论文因其创新性受到肯定,同时也有老师建议深化生活材料选择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儿童本位的核心理念。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论文交流与互助修改活动,老师们不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还针对每篇论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互动过程既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也推动了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讨论中,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是每位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同时,活动也让老师们意识到,关注细节、注重案例积累以及强化数据支撑,是提升论文说服力和应用价值的关键所在。此次活动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和论文撰写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木桴工作室——论文发布会暨5...
下一条:筑亭工作室——6月《向阳花》...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