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游戏现场观摩 ⒈观摩准备 参与教师提前熟悉《区域游戏中幼儿能力评估工具》,明确观察指标(如选择区域、材料使用、问题解决、合作意愿等)。 分三组(小班、中班、大班)进入对应班级,每组配备记录表与计时工具。 ⒉观摩过程 小班:重点观察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的决策行为。例如:是否能在有限选项(2-3个区域)中做出选择;是否依赖成人协助完成材料取放。 中班:关注幼儿的独立性,如自主规划游戏主题、与同伴协商角色分工等。 大班:记录复杂决策行为,如调整游戏规则、解决冲突的策略等。 记录方式:采用行为检核表(√/×)与轶事记录结合,确保数据客观。 ⒊初步发现 小班幼儿决策多表现为“模仿”或“随机选择”; 中班幼儿出现初步的计划性,但易受同伴影响; 大班幼儿能提出创新玩法,但个别存在主导倾向。 二、现场交流研讨 ⒈数据汇报 各组展示统计结果: 小班自主选择率约45%,中班72%,大班89%; 冲突解决中,大班幼儿80%能自主协商,小班需教师介入。 ⒉焦点讨论 问题1:如何区分“真决策”与“假决策”? 结论:需结合幼儿后续行为(如坚持性)综合判断。 问题2:评估工具是否需增加“决策质量”维度? 建议:补充“解决问题创造性”指标。 ⒊差异分析 年龄差异显著,但同年龄段内个体差异较大,需关注个性化支持。 三、梳理评估报告 ⒈发展特点总结 小班:以“感知探索”为主,决策依赖外部支持; 中班:过渡期,决策与社交能力同步发展; 大班:具备“反思性决策”能力,能评估行动后果。 ⒉趋势与建议 趋势:自主决策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阶梯式提升; 建议: 小班:提供结构化选择(如“先选区域再选材料”); 大班:增设开放性材料,鼓励复杂问题解决。 四、确定下一步研究方向 ⒈后续任务 修订评估工具:增加“决策持续性”“合作决策”等维度; 设计支持策略:针对薄弱年龄段开发教师指导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