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课题活动4——课题研究课交流活动记录
2025-06-05 16:23  

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优化区域活动组织提升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规划

立项编号

Q2024026

出席对象

主持人、核心组成员

地点

桴亭路三楼多功能

时间

2025.6.5

研究主题

课题研究课交流活动

所要解决问题

⒈聚焦区域游戏活动,通过现场活动幼儿对区域材料的操作后的优化调整,梳理有效回应并提升幼儿自主决策能力的具体策略。

⒉提高教师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促进教师区域教学能力的提升。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㈠主持人开场(9:00-9:20)

主持人结合前期调研指出:当前区域活动存在 “重效率提升、轻幼儿自主决策” 的问题,如材料预设过满、教师主导性强等,引发教师对 “如何平衡活动组织与幼儿自主性” 的思考。

㈡集体教学活动现场观摩(9:20-9:50)

1. 执教活动:大班科学《筷子架桥》—— 吴烨

环节 1:情境导入 “帮助小熊搭建过河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结构桥梁,自主选择材料设计桥型。

环节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筷子搭建承重桥,教师巡回观察,以 “你觉得哪种连接方式更稳固?” 等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调整方案。

环节 3:成果展示与反思,幼儿分享搭建思路,对比不同桥梁承重差异,自主总结 “三角形结构更稳定” 的规律。

2. 分组研讨与代表交流(9:50-10:20)

分组研讨:教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 1:支持幼儿自主决策的关键是什么?

研讨要点:材料选择的开放性(如提供多种形状积木)、师幼互动的 “留白”(避免直接示范)、任务目标的模糊性(如 “搭建能承重的桥” 而非固定样式)是关键。

问题 2:活动中教师策略的有效性与优化方向?

研讨要点:

✔ 有效策略:用 “你想怎么试?” 激发幼儿主动探索;通过拍照记录幼儿操作过程,支持回顾反思。

✖ 优化建议:可增加 “失败案例讨论” 环节,引导幼儿自主分析问题;后续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异形材料,拓展决策空间。

代表交流:各组提炼关键词(如 “材料开放度”“提问层次性”“成果可视化”),形成初步策略框架。

㈢理论学习(10:20-10:40)

分享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与研究》—— 梅佳怡

核心观点:

深度学习需以幼儿自主决策为前提,教师应从 “材料提供者” 转向 “决策脚手架搭建者”。

建议通过 “决策日记”(幼儿记录选择理由)、“同伴决策辩论” 等方式,将隐性思维显性化。

㈣总结点评与研究方向部署(10:40-11:00)

1. 总结

肯定之处:教学活动体现 “问题驱动 — 自主探索 — 经验建构” 的完整链条,为区域活动提供实证案例。

改进建议:

区域材料投放可增加 “难度分层”(如基础材料、挑战材料、创新材料),匹配不同幼儿决策水平。

建立 “幼儿决策观察量表”,从 “选择频率”“调整次数”“合作协商” 等维度量化分析。

2. 下一步研究方向

重点优化区域材料 “三级开放体系”(基础体验 — 拓展探究 — 创生应用)。

开展 “幼儿自主决策案例库” 建设,每周收集典型片段并集体剖析。





本次“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决策能力发展”课题研究课交流活动围绕实践与理论结合展开,成效显著。活动通过观摩吴烨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筷子架桥》,展现了“问题驱动—自主探索—经验建构”的完整教学链条,教师以开放式提问、过程记录等策略激发幼儿自主决策。分组研讨中,教师提炼出“材料开放度”“提问层次性”等关键策略,并提出增加失败案例讨论、丰富异形材料等优化建议。理论学习环节,梅佳怡分享的“决策脚手架搭建”“思维显性化”等观点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专家进一步提出材料“难度分层”与“决策观察量表”等专业建议,明确了优化区域材料三级体系、建设案例库的下一步方向。活动通过“实践—研讨—引领”闭环,初步构建了“材料开放、提问引导、成果回溯”的策略框架,为推动区域活动从教师预设向幼儿生成转型奠定基础,后续将聚焦策略落地与动态评估,深化幼儿自主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物化成果

⒈修改后的集体教学活动。

⒉近期区域游戏中可决策内容梳理。




已是首条
下一条:课题活动3——区域活动中幼儿...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