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木桴工作室——《燃荻》85期学习活动记录
2025-06-20 16:21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木桴工作室——《燃荻》85期学习活动

时间

2025.6.20

地点

中班办公室

出席

梅佳怡、高雅洁、周娅、张惠兰、万晓慧、黄燕、吴烨、李梦杰

缺席

主持者

梅佳怡

记录者

吴烨

计划

活动目标:

⒈通过学习《燃荻》85期与86期的内容,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小衔接阶段的核心要点,理解科学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⒉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活动方案,提升教学实效性。  

⒊激发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培养其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活动准备:

燃荻》85期学习资料人手一份。

活动记录

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履责困境分析

履责不力现状

发言人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幼小衔接呈现幼儿园单方发力现象。知网数据显示,1988 - 2022 年关于幼小衔接的 2553 篇文献中,仅 493 篇从小学视角探讨,远少于幼儿园视角研究。实践中,小学未关注学前与小学教育 “差距”,未给予儿童 “平缓过渡” 期,忽视 “儿童天性”,导致家长依赖社会 “幼小衔接班”,加重儿童负担。

政策重视不足

我国既往幼小衔接政策多针对幼儿园,对小学规范少。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虽提及双方责任,但未引起小学重视。2012 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首次对小学教师提出幼小衔接素养要求,但缺乏实施指导。直至 2021 年相关文件及 “新方案”“新课标” 出台,才明确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责任 。

“新方案”“新课标” 对小学履责的指导意义

入学适应期开辟

“新方案” 将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调整课程起始时间与任务。如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 要求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入学教育主题课程,帮助儿童适应身份变化,为小学履行衔接责任提供时间保障。

课程内容优化

“新方案” 强调课程综合与实践,小学1-2 年级课程内容更具综合性、生活性。如劳动课程任务群涵盖清洁、收纳等贴近生活的内容,为小学履责提供实践载体,助力儿童适应小学学习。

教学与评价建议

“新方案”“新课标” 倡导主题式、情境化、游戏化教学,模糊学科边界,如科学课建议低年级设计游戏类活动。评价方面,注重过程观察与证据评价,增强育人意识,契合低年级儿童认知规律,为小学履责指明方向 。

小学履责对策讨论

践行 “儿童本位” 理念

参会人员提出,小学应利用入学适应期创设衔接环境,调整课程教学与评价方式,以儿童经验为起点,采用主题教学等方式帮助过渡;同时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倾听儿童心声,增强其安全感与责任感。

加强教师培训研修

建议组织教师学习政策文件,参与各级培训,了解教育动态;设立教师讲坛促进同行交流;定期开展小学与幼儿园联合教研,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幼小衔接专业素养。

寻求家长协同配合

小学应通过家长学校、通讯手段向家长宣传政策,解读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家长树立合理教育期望,关注儿童心理与学习适应,共同助力幼小衔接。

活动反思

关于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履责的活动,系统梳理了现状、政策及对策,为推动小学有效落实幼小衔接责任提供了思路,但也暴露出一些有待深入探讨和改进的方面。

在活动内容的深度挖掘上,虽已分析出小学履责不力现状、政策重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但对各环节的细化和关联分析尚有欠缺。例如,在阐述小学未关注学前与小学教育 “差距” 导致家长依赖 “幼小衔接班” 时,未能进一步探究小学教育理念滞后与家长教育焦虑之间更深层次的因果联系,也未深入分析这种现象对儿童长期学习和心理发展的潜在影响。在解读 “新方案”“新课标” 对小学履责的指导意义时,对于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预估不足,像入学适应期的课程调整可能面临教学资源短缺、教师教学任务加重等问题,未进行深入讨论和解决方案预设。

从活动的对策实施可行性角度来看,“践行‘儿童本位’理念”“加强教师培训研修”“寻求家长协同配合” 等对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挑战。践行 “儿童本位” 理念需要小学从整体教育生态进行变革,包括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调整,这并非一蹴而就,活动中缺乏对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的规划。加强教师培训研修方面,如何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实际教学需求、避免形式化,以及如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并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尚未形成具体有效的机制。寻求家长协同配合时,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参与度差异较大,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沟通和引导策略,活动中未给出明确思路。

此外,活动在交流互动环节,参与人员的讨论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案例的分享和剖析。例如,没有教师分享在以往教学中尝试幼小衔接教学方法的成功或失败案例,使得对策的提出缺乏实践支撑,降低了对策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同时,活动缺乏对外部资源整合的探讨,如如何与社区、教育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为小学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支持,限制了问题解决的视野和途径。




上一条:木桴工作室——《燃荻》86期...
下一条:筑亭工作室——案例分享,从...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