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本次活动我们重点学习关于师幼互动的理论文章,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教师结合实践进行心得交流 ⑴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握好自己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与孩子们的积极互动,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当发现幼儿在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自然卷入身边的各种资源,在与资源不断互动时,老师要尽可能贴合孩子的成长期望,主张儿童立场,陪伴孩子学习,给予幼儿充分的、灵活的时间,尽情地投入到各项探索活动中。 ⑵《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这本书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参与在支持儿童卷入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在阅读第五章节相关内容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对敏感性、激发和自主性这三个教师参与的核心要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敏感性:洞察童心,建立情感联结 二、激发:点燃思维,引领探索之路三、自主性:尊重个性,赋能成长之力四、三者融合:构建优质师幼互动。 ⑶师幼互动中,教师需敏锐觉察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当幼儿像埃拉一样表达独特想法如画紫色马、自创舞蹈时,不应简单用成人的标准或同伴的压力去否定他们,而要重视其表达背后的个性与创造力。互动中既要引导孩子理解基本规则,如安全要求、集体秩序,更要避免为方便管理而压抑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应作为幼儿个性发展的支持者,通过鼓励性语言、开放性提问和包容性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是有价值的。只有在尊重与信任的互动中,孩子才能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与健全人格的个体。 ⑷《有力的师幼互动》将师幼互动分解为“到场”“与幼儿建立联系”和“拓展幼儿的学习”三个基本步骤。初看这框架,似乎平淡无奇;细思之下,却发现其中蕴含着对现代教育异化的深刻批判。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教育已沦为知识的机械传递,教师与幼儿的关系被简化为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工具性关联。而这本书提出的“有力的互动”,恰恰是对这种异化的祛魅,是对教育中“人”的重新发现。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而师幼互动则是这一工程中最细腻的部分。《有力的师幼互动》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教育实践中的盲点与可能。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美好不在于宏大的理论建构,而在于每一天、每一刻与幼儿真诚相遇的微小瞬间。当我们将这些微小瞬间串联起来,便构成了教育的全部意义——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灌输,而是启迪。 ⑸翻开《师幼互动的艺术与策略》这本书时,最让我触动的,是对 “教师角色定位” 的重新解读。以往我总认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是 “引导者”,要带着明确的目标引导孩子走向预设的方向。但书中通过一个真实案例颠覆了我的认知:一位老师原本计划带孩子观察春天的花朵,却发现几个孩子蹲在墙角专注地看蚂蚁搬家。她没有打断孩子,而是蹲下来和他们一起观察,倾听他们对 “蚂蚁要去哪里”“它们搬食物累不累” 的讨论,最后顺势延伸出 “昆虫的生活习性” 主题活动。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好的师幼互动中,教师首先应是 “倾听者” 和 “追随者”。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节奏与逻辑,只有放下 “教师的权威”,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的行为,才能捕捉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教育契机,让互动真正贴合孩子的需求。 ⑹《有力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包括如何说、如何听、如何看、如何行。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教师掌握良好合理的师幼互动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支持者,做好幼儿的玩伴,做好教育者身份。师幼互动的基本原则,如主体主导原则、启发探索原则、民主愉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极评价原则,其中积极评价原则在以往的师幼互动中经常会被忽略,会出现一些消极评价,这也是教师需要反思与调整的地方。 ⑺读《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后,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新感悟。书中提到的真实资源魅力让我印象深刻,意大利瑞吉欧·艾米利亚市幼教机构利用回收材料的做法,让我认识到真实物品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作用。实践中,我发现真实材料如废旧瓶盖、树叶等,能让孩子作品更富创意。同时,“开放性材料理论”拓宽了我对游戏材料选择的视野,开放性材料能激发孩子更多创造力。环境创设也至关重要,合理分类展示材料、营造宽松氛围,都能潜移默化支持幼儿学习。今后,我会继续探索,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 ⑻《儿童立场》让我明白,师幼互动不该是 “单向灌输”,而应是 “双向奔赴”,要追随孩子的兴趣与节奏。我让孩子决定晨间谈话主题,耐心听他们解读画作。渐渐地,孩子们更愿分享,还会拉着我探索自然角的秘密。虽践行过程需放下权威、包容 “混乱”,但我深知,唯有站在儿童立场,才能让师幼互动成为滋养成长的养分。 ㈢小结 本次师幼互动专题学习活动围绕预设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分享,深化了教师对师幼互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优化师幼互动的方法路径。 活动中,教师们结合《幼儿游戏卷入水平观察与评价》《有力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的艺术与策略》《儿童立场》等书籍与理论文章的学习心得,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普遍认为,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应精准把握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首要成为敏锐的“倾听者”和耐心的“追随者”,放下权威,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关注幼儿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反馈,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与支持感。 教师们强调了敏感性、激发和自主性是师幼互动的核心要素。敏感性要求教师洞察童心,建立情感联结,敏锐觉察并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珍视幼儿独特的表达与创造力,避免用成人标准或管理便利压抑幼儿;激发则是要点燃幼儿思维,引领探索之路,通过鼓励性语言、开放性提问和包容性态度,捕捉教育契机;自主性是尊重幼儿个性,赋能其成长,让幼儿敢于做真实的自己。这三者的融合是构建优质师幼互动的关键。同时,积极评价原则等师幼互动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反思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消极评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