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桴亭路幼儿园
悦路工作室——88期《燃荻》学习研讨记录
2025-10-21 19:53  

教师工作室档案3

工作室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悦路工作室——88期燃荻学习与研讨

时间

2025.10.21

地点

桴亭路中班办公室

出席

王玉莉、张倩妮、邹娜、徐梦云、张英、夏俪熔、吴与伦、王依雯、陈凯燕、张郁、肖芳、张月萍

缺席

主持者

邹娜

记录者

夏俪熔

计划

1. 深入学习《拔尖创新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设计 —— 以〈健康饮食与悬挂式菜园〉为例》一文,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2. 结合文中 “立足学科目标,设计评价细则”“指向课堂表现,让评价标准可视化”“鼓励个体卓越性表现,强化自我评价” 等板块,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拔尖创新素养导向的跨学科评价。

3. 针对文中 “健康饮食与悬挂式菜园” 案例,分析其评价设计的亮点,思考如何借鉴到本工作室的学科教学与跨学科活动中。

活动记录

理论学习环节

教师共同研读文章,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需以拔尖创新素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体卓越性表现)为导向,了解《健康饮食与悬挂式菜园》案例中跨学科(科学与语言)的融合方式,以及其 “准备采访 — 搜集消息 — 创建信息文本 — 建造并改进菜园” 的活动设计与对应评价目标

板块研讨环节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可以用更直观的星级评价,高年级则可以增加反思性的文字评价,就像文中低年级用 “你的作品有新想法吗?” 这样的提示,高年级用档案袋记录。

这篇文章的评价设计很有针对性,它以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个体卓越性为目标,还分了五个学习活动来设计评价。就像 “准备健康饮食的采访活动”,评价目标是围绕主题提问题和思考不同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很有帮助。

每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目标都和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比如 “分析和比较采访结果” 的评价目标是反思步骤和知识局限性,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不只是接受知识,还会思考知识的不足。文中科学和语言的融合很巧妙。评价学生创建健康信息文本,既要看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又要看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这就是跨学科评价的体现,我们在设计自己学科的跨学科活动时,也得这么全面考虑。

文中用 OECD 的四类行为表现来构建评价标准,把抽象的素养变成了可观察的课堂行为,比如 “前向” 表现是从多视角思考问题,这在我们数学的探究活动中也能应用,观察学生是否能从不同角度解一道题。

文中的表 1,把学生行为和评价目标对应得很清楚,像 “问题” 维度看能否跨学科建立联系,我们的语言活动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评价点,看学生能否把语言健康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鼓励个体卓越性表现,强化自我评价” 这块。那个 “创建健康的信息文本” 评价量规很详细,从原创性、逻辑性等多个维度评价,还鼓励学生用档案袋反思,这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科学课的实验报告评价也可以借鉴这种多维度量规。

文中还提到鼓励学生溢出性学习,设立 “特别创新奖”,这能激发学生超越预设目标,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也应该给学生这样的空间,不局限他们的创造力。

结合我们学科,我觉得可以把文中的评价设计思路用到健康活动的跨学科项目中,比如设计一个 “健康饮食宣传册” 项目,评价学生的语言语表达能力(语言学科)和健康知识(科学学科),同时看他们的创意设计(个体卓越性)。

活动反思

本次学习让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明确了评价设计需紧扣素养目标、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注重可视化与学生自我反思。 文中案例的评价细则设计细致且具操作性,为我们后续设计跨学科活动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在实际迁移时,需充分考虑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特点,避免生搬硬套。关于学生个体卓越性表现的评价,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多元的评价工具与激励方式,如 “特别创新奖” 的设立细则、档案袋反思的指导策略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拔尖创新潜质。

 

上一条:悦路工作室——88期《燃荻》...
下一条:木桴工作室——区域活动师幼...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地址:太仓市科教新城桴亭路32号

邮编: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