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理论学习环节 教师共同研读文章,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需以拔尖创新素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体卓越性表现)为导向,了解《健康饮食与悬挂式菜园》案例中跨学科(科学与语言)的融合方式,以及其 “准备采访 — 搜集消息 — 创建信息文本 — 建造并改进菜园” 的活动设计与对应评价目标。 ㈡板块研讨环节 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可以用更直观的星级评价,高年级则可以增加反思性的文字评价,就像文中低年级用 “你的作品有新想法吗?” 这样的提示,高年级用档案袋记录。 ⒉这篇文章的评价设计很有针对性,它以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个体卓越性为目标,还分了五个学习活动来设计评价。就像 “准备健康饮食的采访活动”,评价目标是围绕主题提问题和思考不同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很有帮助。 ⒊每个学习活动的评价目标都和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比如 “分析和比较采访结果” 的评价目标是反思步骤和知识局限性,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不只是接受知识,还会思考知识的不足。文中科学和语言的融合很巧妙。评价学生创建健康信息文本,既要看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又要看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这就是跨学科评价的体现,我们在设计自己学科的跨学科活动时,也得这么全面考虑。 ⒋文中用 OECD 的四类行为表现来构建评价标准,把抽象的素养变成了可观察的课堂行为,比如 “前向” 表现是从多视角思考问题,这在我们数学的探究活动中也能应用,观察学生是否能从不同角度解一道题。 ⒌文中的表 1,把学生行为和评价目标对应得很清楚,像 “问题” 维度看能否跨学科建立联系,我们的语言活动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评价点,看学生能否把语言和健康、科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在“鼓励个体卓越性表现,强化自我评价” 这块。那个 “创建健康的信息文本” 评价量规很详细,从原创性、逻辑性等多个维度评价,还鼓励学生用档案袋反思,这能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科学课的实验报告评价也可以借鉴这种多维度量规。 ⒍文中还提到鼓励学生溢出性学习,设立 “特别创新奖”,这能激发学生超越预设目标,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也应该给学生这样的空间,不局限他们的创造力。 ⒎结合我们学科,我们觉得可以把文中的评价设计思路用到健康活动的跨学科项目中,比如设计一个 “健康饮食宣传册” 项目,评价学生的语言语表达能力(语言学科)和健康知识(科学学科),同时看他们的创意设计(个体卓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