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一 周计划
主题名称:《准备上小学》 班级:大一班 4月21日~4月25日 带班老师:蒋欣(上午)陈清玲(下午)
本周重点 |
⒈开展主题活动《准备上小学》,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在清楚认识、了解将面临的“变化”同时建立应对的策略。 ⒉通过各个集体活动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做小学生的意识。 ⒊天气渐暖,注意户外活动量,提醒幼儿及时休息补充水分。 |
星期 内容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来园 |
⒈来园接待:热情接待幼儿来园,主动和幼儿问好并与个别孩子交谈、测量记录体温,鼓励幼儿与朋友交流,共同搭建积木。 ⒉自选游戏:按意愿选择相应的区域材料进行创造活动。如,图书、玩具、橡皮泥、插塑积木等。 ⒊其它:提醒幼儿按要求摆放物品,请幼儿一起收集角色游戏、区域游戏的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⒋晨谈:以“你想读小学吗?你参观过小学吗?你知道小学里要上什么课?”为话题展开讨论… |
户外锻炼 |
场地:户外六区 提供材料:蹦蹦床、小车、滑草板等。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根据现有游戏思考多种玩法,如花样玩圈。 |
场地:户外六区 提供材料:蹦蹦床、小车、滑草板等。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蹦跳中注意安全,不断挑战自我。 |
场地:户外七区 提供材料:大型滑滑梯、攀爬架、球等。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通过向上攀爬、滑下锻炼手臂和腿部力量。 |
场地:户外七区 提供材料:大型滑滑梯、攀爬架、球等。 指导要点:能够灵活地进行躲闪球游戏。 |
场地:户外七区 提供材料:大型滑滑梯、攀爬架、球等。 指导要点:能够利用梅花桩场地特点进行跨、跳等活动。 |
集体、 小组活动 |
活动一: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语言) |
活动二:身高统计 (数学) |
活动三:学做小学生的计划 (社会) |
活动四:勤劳人与懒惰人(音乐) |
活动五:书包 (美术) |
上午游戏 |
区域活动 |
朴朴园 |
区域活动 |
弯弯河、闪闪池 |
区域活动 |
语言区:我的名字、我的小学生计划 科学区:测量、彩虹瀑布、造纸 益智区:文具店、藏起来的小方块、动物电影院 美工区:小手表、心中的小学、书签 建构区:心目中的小学 生活区:系红领巾、哲理书包 自然区:观察、记录植物生长 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重点指导:语言区、美工区 |
下午体锻及游戏 |
重点指导:能够跟随老师扮演各种小动物。 |
重点指导:通过自主探索各种器材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
重点指导:在躲闪游戏中感受老鼠笼的有趣。 |
重点指导:通过接力赛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本领。 |
重点指导:利用雪糕筒滚皮球感受“赶小鸭”的乐趣。 |
建构室 |
角色游戏 |
等风小院、木工房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内容:娃娃家、图书馆、银行、医院、建筑工地、点心店、海底捞等。 重点指导:⒈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将半成品材料运用于角色游戏中进行加工、创作。⒉丰富班级角色游戏环境以及半成品材料的投放,增加小学主题游戏。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在小学主题游戏中了解作息时间以及、上课、课间活动等常规,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规则意识。同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往、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日常生活 |
⒈日常谈话:你知道一些关于小学的事吗?你喜欢上小学吗? ⒉休息时间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懂得分享、合作。 ⒊组织幼儿在休息时间共同讨论“上小学”的话题,以进一步了解与上小学相关的一些规则。 |
家长工作 |
⒈家长可有意识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每天坚持发筷子,洗澡前准备自己的物品等。 ⒉建议家长在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⒊利用周末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时钟。 |
环境创设 |
⒈布置“走进小学”主题墙,如“特别的参观”展示幼儿参观小学的图片。 ⒉布置“小学必备品”板块,与幼儿共同了解收集文具、水壶、书包等东西。 |
本周反思 |
|